学生公告
温度新闻: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价值
作者:时间:2023年09月22日 16:40阅读:
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展开的教学建设与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价值,促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进一步实现全方位、多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
一、有利于建立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机制。
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并行发展,建立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机制。通过这一思政育人机制,能够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究以及方法论掌握等方面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同时打破对“思政课”与“专业课”关系认知的壁垒,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党敬业、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激励其成为有思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并且将自身专业能力与不断培养出来的思政素养相结合,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但是从目前来看,该育人机制尚未完善,不少专业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意识,没有跳出仅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授课的固有模式,并且对课程思政改革的认知不到位。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断完善建立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机制。
一方面,思政教师思政课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宣传“课程思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帮助专业课教师打破专业课与思政课存在隔阂的固有观念,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探索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改革路径;另一方面,在进行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老师应该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和目标,来进行对大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锻炼出大学生积极自觉内化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两方面同向同行发展,进一步拓展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机制的完善,更有利于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
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要求专业课教师打破固有的教学观念,跳出进传授专业知识,甚至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要求专业课教师打破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壁垒,实施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专业课与思政课同行同行地发展,专业课教师有意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具有专业特色、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意识地将专业技能的传授和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革新专业课程,有利于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久而久之有利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促使专业课教师不断深化对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的正确认识,使其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涵盖的范围的广泛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任务,而且是各专业课程的任务,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是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之一,也是其价值所在,为了能够普遍提升全体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需要不断深化、创新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
三、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思政的育人优势,汲取“思政课程”的育人辐射效应,探索学科“隐蔽式”、“嵌入式”的德育途径,协同“课程思政”,提高大学德育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作用,将其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招牌课程,有效地将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
如何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这就需要通过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不断进行教育实践和改革。只有通过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才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才能够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才能够促进大学生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成长为一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青年,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价值,充分表明了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融入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中国精神等各种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的内容元素,建立起了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机制,极大程度地发挥了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促进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和思政育人意识,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因此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睿喆 王晴 袁函
作者单位:yl23455永利
本文系2023年国家创新训练项目“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10351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jy/202309/t20230922_442980.html?docId=442980